鼎一銅門告訴您銅門國學知識之一道銅大門的18處細節
發表時間:2017-06-09
門,中國文化的縮影。門,承載多少春秋。紫郡大銅門,傳承國學文化,復興中國歸家禮儀,彰顯尊貴生活。就讓銅門廠家_鼎一銅門帶您走進大門國學知識大講堂,學習一道銅大門的18處細節!
一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太原第一門
千載汾水浪淘沙,晉祠路上蘊風華。紫郡銅大門總長13.8米,門扇寬7米,屋頂總長16.5米,門頭總高6.45米,門樓高巍,門扇厚重,精雕細刻,重彩輝映。門第耀于長街,讓人還未走近門口,便自覺矮了三分,先生幾分畏懼。
二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舉足輕重之材
紫郡大銅門以鋼筋混凝土架構龍骨,堅固如磐石;以石材、銅飾、鋁板飾面,精致絕倫。其中,銅門為鋼龍骨及黃銅雕刻萬字紋、祥云紋飾面,單扇約3500*3500mm,重量約500kg!
三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大匠精工之質
紫郡之銅門,從門頭、門臉到門飾,任何元素的尺度、紋樣及用材,都首先師法古代帝王之建門儀制而匠心制造,將傳統院門文化中象征最高階層的元素納入其中,創當代國學之享受。
四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8個國學禮儀,僅為設計一道門
古人言“宅以門戶為冠帶”,一個家族的社會地位、經濟狀況首先由大門彰顯,門頭八儀即是中國建筑上獨特的“門文化”。紫郡以門當、戶對、平枋、匾額、門扇、門鈸、燈籠、門檻等八儀制式打造入院之門,再現中國禮儀門風。
五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無功名者不立鼓——門當
大銅門兩側為石獅子,選用名貴漢白玉為材質,又經名工巧匠之手精雕細刻而成,以穩固門面、鎮宅辟邪,彰顯門第尊貴和大戶人家的奢華。
六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妝飾門面一把簪——戶對
“戶對”是置于門楣上或門楣雙側的磚雕、木雕,正面或雕或描或飾以花紋圖案,如女妝,故又有“門簪”之稱。古代媒人說媒時要先看倆家人的門簪數量以求“門當戶對”。紫郡戶對為六個,寓意六六大順,正面圖案取繁體“龍”字右半邊演繹而成,彰大戶風范。
七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宅以楣而撐其門——平枋
在傳統宮廷建筑和貴胄府邸中是必不可少的裝飾元素。“紫郡”將皇家木質彩繪衍生為整體鑄銅雕花梁,質感渾厚,更加匹配當代審美情境。
八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筆墨里和光同塵——匾額
匾額是古建筑的必然組成部分,相當于古建筑的眼睛。門匾主體部分以銅制成,周邊回紋雕刻,寓意綿陽長遠;匾額之上鑲嵌鈦金字體“紫氣東來”,寓意吉祥如意、天官賜福。
九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木描金漆畫屏門——門扇
也稱屏門,作用類同儀門,平時關閉,人由門前左右廊道繞入,遇大事或貴客蒞臨才開啟。門扇所具備的特殊地位使它往往成為體現裝飾風格的一種象征物。
十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叩門見大方之家——門鈸
俗稱“門環”,過去無論是皇宮還是小家小院,一般門前都有門環。古代統治階級對民居門環有很明確的等級規定。紫郡門鈸采用簡潔大方的方形設計,寓意大方之家。
十一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數千載走馬觀燈——燈籠
宅邸大門前的燈籠,是作為門牌而宣告一個家族的權勢及興旺。紫郡門頭兩側的燈籠均采用山西傳統的大紅燈籠造型,傳統紅綢工藝,首尾銅箍,古今相融,照亮一個家族的功名顯赫。
十二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且細看腳下天地——門檻
門檻在風水學中具有重要意義。宅院加門檻,可阻擋邪氣入門,防止財氣外漏。紫郡選用古典制式中少有的平門檻形式,方便出入及通車,又師法北京國子監琉璃牌坊,龍門過道中間的兩塊漢白玉為“龍門石”,一步邁過,象征“鯉魚躍龍門”。
十三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一門儒道佛,中國傳統之禮
儒、佛、道三教合一的思想,初起唐。三教講論導致了學者以釋道義理解釋儒家經義,從而促進了中國傳統三大思想流派的融合。紫郡,以一門融糅儒道佛三教,盡顯中國傳統之禮。
十四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儒家之禮
《論語·雍也》云:“誰能出不由戶?”可見門不僅是建筑或院落的出入口。紫郡參照《周禮·考工記》中“中軸對稱”、“前朝后市”的記載,規劃嚴整,設施完善。
十五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道家之典
牌匾上“紫氣東來”四大字,取自頤和園萬壽山東麓之“紫氣東來城關”,原為老子出關典故。老子西游,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,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。后遂以之表示祥瑞。
十六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佛家之慈
門上可見萬字紋,院內亦隨處可見。“卍”字在梵文中意為“吉祥之所集”,乃釋迦牟尼像所現之瑞相,將紋路四端向外延伸,又可演化成萬壽錦,寓意萬福萬壽綿長不斷。
十七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府門院門宅門,三進門第
紫郡遵循中式建筑營造規制,以“府門-院門-宅門”三進門第之禮序,營造威嚴儀式,復興歸家儀制。
十八、銅門國學知識大講堂:推門入院觀景,一氣呵成
園內循“一環兩軸”規劃營造圍繞池心,一條環路貫穿南北,與大門連通,八處院落布列中軸線東西兩側,用形體、高低起伏之手法,達到和諧之觀感。即所謂園中有院,院中有門,門內有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