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門著色工藝流程
彩色銅門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,因為它們更加美觀,具有更高的使用和觀賞價值。彩色銅不僅具有美觀的裝飾效果,還能提高銅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。因此,著色技術發展了表面處理的另一個新領域。
1。處理過程:脫脂、除銹除垢-水洗-酸洗拋光-水洗-中和-水洗-著色處理-水洗-干燥等后處理
2。建議酸洗和拋光使用銅酸洗拋光液。目的是使黃銅表面發亮。
3。這種產品是一種工作流體。將工件浸泡在本產品中約2分鐘后,黃銅表面會變成深藍色。根據實驗結果。浸泡時間為20-25分鐘時,表面變色質量最好,可以獲得較好的防銹性能。工件可以反復浸泡以增加變色層的厚度,并且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。
4。如果你想獲得青銅色,你可以在完成上述步驟后用砂紙打磨,以達到想要的效果。
注意事項
1。不要進入眼睛或嘴巴,也不要觸摸皮膚。如果你不碰它,立即清洗它。施工現場應盡可能通風良好,遠離光和熱,并分開存放。
2。本產品可能會揮發。建議在通風的廚房或通風良好的環境中操作。
3。這種產品有腐蝕性。操作時穿戴防護用品。不要吃或喝。不要碰孩子。
4。古銅色,用砂紙摩擦后抗氧化效果會降低。
iii 1。青銅綠-孔雀石綠著色法
銅綠-孔雀石綠是銅在自然大氣中的二氧化硫、碳酸氣和水的長期作用下形成的,結構致密,結合強度高,能承受數百年的日曬雨淋。它也可以在古代寺廟、文物和手工藝品中看到。這些銅綠的化學結構是堿性硫酸銅和堿性碳酸銅的混合物。現在,為了恢復古代遺產,建筑裝飾和工藝美術創造一個古董外觀,有必要研究的方法,迅速形成孔雀綠。
(1)化學方法(1):常規清洗后,用下述溶液對銅進行著色
[/小時/]鹽酸(鹽酸)5 ~ 35g/l
[/小時/]醋酸銅(銅(交流)2)5 ~ 120克/升,用于色調調節
堿式碳酸銅(Cu2 (oh) 2co3) 2 ~ 100g/l起綠松石作用
[/氫/]硝酸銅(銅(NO3) 2) 5 ~ 30g/l保持良好的結合力
氯化銨(NH4Cl) 5 ~ 150g/l提高結合力
30 ~ 180克/升氯化鈉(氯化鈉)改善粘合和顏色發展
可以使用噴涂、亞麻擦拭和浸漬。噴灑或擦拭時,每平方米需要200-300毫升。涂布后自然干燥→水洗→干燥后重復一遍,即可獲得結合力強的孔雀綠,最后涂上透明清漆增加美感。
(2)電化學方法(2):常規清洗后的銅在以下溶液中陽極氧化
[/小時/] 75g/l碳酸鈉(Na2CO3)提供碳酸鹽
硫酸銨((nh4)2so4) 25/L改善分散和結合能力
硝酸銨(nh4no3 10/l)防止銅鹽沉淀
ph 6 ~ 9室溫陽極電流密度10a/d㎡2分鐘。
該方法合成簡單,速度快,適合大規模生產。生成的孔雀石綠外觀與天然銅綠相同,暴露在大氣中一年后顯示出良好的耐腐蝕性。
2。銅色板制造方法[3]
將銅箔貼在塑料表面,熱壓形成條狀的肋條、圖案等。常規清洗后,第一步將整個板涂成黑色;(2)去除凸起部分的黑色薄膜,露出銅基體;在第三步中,凸起部分被著色以形成彩色板。可用于建筑材料、廚房、家具和儀器的裝飾。
(1)常規清洗后,在飽和硫化鈉溶液中浸泡一分鐘使其變黑。清洗干燥后,用砂紙去除凸起部分的黑色薄膜。然后浸泡在80克/升硫代硫酸鈉、5克/升乙酸銅和5克/升檸檬酸的溶液中,40分鐘后變成金黃色。
[/小時/]如果浸入100克/升氯化鈉、100克/升檸檬酸銨和10克/升硝酸銅的溶液中,60分鐘后將得到橙色。
(2)第一步和第二步與(1)相同。如果浸泡在硫代硫酸鈉和醋酸銅中配制成15%的溶液,各種顏色如淺紅色、紅色、紅紅色、紅紫色、金色、紅金色、紅綠色、綠紫色、灰黑色等。可以隨著浸漬時間的延長而獲得。當達到一定要求的顏色時,建議進行清潔、干燥和清漆保護。
3。銅和銅合金的單一著色
(1)銅是青銅色的
[/ ①k2s 5/l;(NH4)2so 420/L;15℃;浸泡30秒。
[/小時/] ②銅(交流)230克/升;NH4Ac 50g/L;CuSO 44g/L;氯化銨1克/升;95℃;浸泡30秒。
(2)黃銅是巧克力[4]
[/h kmno 47.5/l;cuso 460/L;95 ~ 98℃;浸泡2-3分鐘。
(3)銅或黃銅為亮棕色(4)
[/h bas 3.8/l;(NH4)2co 32 32g/L;
通過濕摩擦或反復浸泡來清潔。
(4)黃銅是藍色的
[/小時/]鉛(交流電)215 ~ 30克/升;na2so 360g/l;乙酸30克/升;82℃;沉浸。
這種溶液在光亮的鎳表面和拋光的碳鋼表面也會變成藍色,但是產生的藍色在大氣中很容易變色,需要清漆保護。
(5)古綠色黃銅(4)
(NH4)2Ni(SO4)260克/升;na2so 360g/l;70℃;沉浸。
(6)鐵綠色黃銅(4)
[/小時/]鐵(NO3)37.5克/升;na2s 2o 345g/l;70℃;沉浸。
4。銅在同一個罐里有多種顏色。
(1)多硫化物著色劑(5):兩種以上硫化物和一種以上氧化劑的組合,其中硫化物占75-88%,氧化物占2.5-12%(重量比)。如果只用一種硫化物著色,很快就會變成黑褐色,在硫化物和氧化劑的綜合化學作用下,在銅表面從褐色到黑色的過程中,會慢慢出現16種顏色,如棕色、紅棕色、紅紫色、青銀色、銀白色、金白色、金紅色、粉綠色、綠桃紅色、藤紫色、藤青色、鼠色、鐵灰色和青黑色(機理尚不清楚)。當達到所需的顏色時,將其從溶液中提取出來,洗滌,干燥并上漆。著色膜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腐蝕性。
各種硫化物是指可溶性硫化物,如硫化鈉、硫化鉀、硫化鋇、硫化銨等。氧化劑是指高錳酸鉀和過氧化氫。
例1 bas 5/l;na2s 18/L;k2s 12/L;kmno 415g/L;其中硫化物總量為35g/l,硫化物與氧化劑的重量比為88∶12,使用時將硫化物稀釋10倍。
實施例2 na2s 40/L;K2s8克/升;(NH4)2s 10/L;Bas3 g/l。kmno 41.3/L;H2O 27克/升(35% H2O 27毫升/升)。
[/小時/]硫化物與氧化劑的重量比為88:12,使用時稀釋10倍。
兩種方法都可以得到16種顏色。使用時注意:①銅表面必須平整光滑。最好用光電鍍或拋光。如果凹坑處有毛刺和不同的發色速度,將會導致不均勻的結果。(2)銅片在進入罐內之前應被鹽酸活化。(3)使用時加入氧化劑,尤其是過氧化氫。(4)工件運動或溶液運動可以加快著色速度。
(2)硫化物和堿混合多色劑(6):著色劑中混有各種硫化物和氧化物,呈黃色膠體(估計為單體硫沉淀),溶液透明度差,配方復雜,管理困難,導致多色著色劑中混有單一硫化物和堿。硫化物可以是硫化鈉、硫化銨和硫化鉀中的一種。堿可以是氫氧化鉀和碳酸鈉中的一種。硫化物占9-91%,堿占91-9%,溶液清澈透明,能觀察到顏色變化。當達到所需的顏色時,將其從溶液中提取出來,在80-100℃的水中洗滌并固定,干燥后涂漆。
實施例1將10升水放入塑料容器中,加入40克硫化銨和20克氫氧化鉀,硫化物與堿的重量比為67∶33,溶液的ph值為12.4,浸漬在室溫下進行。顏色隨浸漬時間的變化如下:
30秒棕色5分鐘桃紅
45秒紅色7分鐘紫色
60秒橙紅色10分鐘綠色
1.5分淡黃色14分紅色和黑色
2金15黑紅
2.5金16.5黑
實施例2將50克硫化鉀和20克氫氧化鉀加入10升水中混合溶解。硫化物與堿的比例為71:29,ph12.3,10℃,浸泡時間為幾秒至兩分鐘。隨著顏色時間的改變,如實施例(1)中那樣,可以獲得12種顏色。
(3)硫代硫酸鈉多色著色劑(7):銅材料或鍍銅層在鹽酸中活化后;①在15-25%的醋酸鉛溶液中浸泡1-3分鐘;(2)用純水浸泡0.5-1分鐘;(3)浸泡在220 g/l硫代硫酸鈉溶液中,在60℃下,淡紅色、紅色、紫色、亮藍色、藍色和白色在幾十分鐘內慢慢出現。這種著色劑相對穩定,但需要加熱,顏色種類較少,顯色時間較長。
通過上述方法獲得著色層由硫化銅(包括氧化物)制成,且硫化銅和氧化物本身都是黑色的。為什么它們能顯示各種鮮艷的顏色?人們普遍認為它是由光波的干擾引起的。光波干涉現象只能發生在可見光波長范圍4000 ~ 7000,因此認為這種有色層的厚度僅小于1微米。
硫化著色的最初幾秒鐘顏色是棕色。此時,薄膜層非常薄,光波干涉發生在肉眼不可見的紫外線區域。我們看到的顏色是硫化物的真實顏色。一層非常薄的黑色覆蓋在肉紅色的銅基質上,給肉眼一種棕色。隨著彩膜變厚,從金屬表面層和彩膜表面層反射的光波會發生干涉,有選擇地吸收特定波長的光以減弱這種顏色的光波,因此我們看到這種顏色的補色。例如,當薄膜層變厚時,藍光由于干涉而減弱。肉眼看到的顏色是黃色(藍色互補色),并且進一步變厚。較長的綠光由于干擾而減弱。看到的是藍色(綠色補色)。增厚,最長的紅光干擾和減弱,見是綠色(紅色互補色)。當著色時間長并且膜厚度超過7000時,光波干涉發生在紅外區域,并且最終顏色是著色膜的真實顏色——黑色。光波干涉現象可以用來解釋多色劑著色膜的顏色變化規律。